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常电故障 常电故障
电子产品对儿童的危害案例_电子产品对儿童的危害案例有哪些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电子产品对儿童的危害案例_电子产品对儿童的危害案例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电子产品对儿童的危害案例的问题。在这个话题上,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我相信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本质。现在,我将我的理解进行了归纳整理,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电子产品对儿童的危害案例的问题。在这个话题上,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我相信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本质。现在,我将我的理解进行了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孩子玩手机的坏处20条
2.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有没有案例?
3.小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的危害?
4.iPad 对儿童有什么样的影响?
5.幼儿看电子产品的危害及防范
6.孩子玩手机,电脑有那些危害?
孩子玩手机的坏处20条
孩子玩手机的坏处20条孩子玩手机的坏处20条,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宝,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是非常烦恼的,而孩子经常玩手机则是不好的习惯,下面为大家分享孩子玩手机的坏处20条。
孩子玩手机的坏处20条1影响视力
在现代社会,有许多小孩近视就是因为用手机不当导致
影响颈椎
过度沉迷于手机会影响颈椎,甚至会患上颈椎病
无心学习
在生活中,许多孩子经常都拿着手机在玩,耽误学习,影响学习成绩
不良行为习惯养成
低头玩手机走路导致发生事故,影响健康
影响身心
沉迷于手机,对于青少年来说一般都是因为手机游戏或小说,甚至某些不良信息,影响身心健康
亲情淡化
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与朋友喝茶,我们都会看到都是各自默默玩着自己的手机。这样势必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严重可能导致友情淡化,亲情淡化。
导致虚荣心
由于青少年心智的不成熟,大家在一起玩的过程中难免会相互攀比谁的手机好,从而增大虚荣心。
网络泛滥
随着网络的发达,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手机对人有辐射
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
降低免疫力
一般我们人体的各项器官在晚上都是要进行休息的,但是有很多朋友都会选择在晚上玩手机,从而就会促使大脑或者一些器官仍在继续工作,持续处在兴奋状态,长期下去就会扰乱体内的内分泌。
降低睡眠质量
许多人都会躲在被窝里经常玩游戏玩到半夜三更,有时是控不住自己看连续剧、刷微博、聊微信等,严重影响睡眠
大脑功能下降
很多人睡觉前玩手机,会享受一时的娱乐,却不想,在这过程中,的功能,此时会使得大脑受到手机的辐射,导致反应能力下降。
心理扭曲,分不清真实与虚幻世界
沉迷手机使得人心理扭曲、情绪无常,心态变异,甚至情感、情志都变得神神怪怪,生活方式失去以人为本的正念,不关心他人。
变得懒散
沉迷手机让人速速断除好多重要的善缘和善事,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而增加苦恼、恶缘、恶事,让人的人缘变得很差。
与社会脱节
沉迷手机会导致人不爱跟周围交流,无法清晰认识到现实世界,变得冷漠孤僻,从而与社会脱节。
无法正确认识自我
沉迷虚拟世界的赞叹或者是被谩骂攻击后,人很容易无法正确认识自我。
浪费金钱
为手机游戏等充值会花费大量的钱财。
影响肾脏健康
经常玩手机的人通常都是一坐就是一天,长期不活动的话就会使得体内的血液流通的比较慢,从而使得某些营养不能及时的供应到身体各个器官上,从而就会作用到肾脏上,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肾脏健康,出现一些肾脏疾病。
变得易怒和暴力
手机游戏会有暴力倾向,如果无法正确认识,很容易受影响。
引发网络犯罪
因为通过网络传达信息太容易了,沉迷手机会导致人变得非常冲动,容易受到诱导而做出冲动的事。
孩子玩手机的坏处20条2第一个危害:对眼睛的危害
无论是手机还是平板屏幕的字体都很小,看起来都是比较”费“眼睛的`,并且会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的观看,由于屏幕过小,如果过于专注屏幕而肌肉紧张,眼睛会离屏幕很近,看屏幕时间过长,眼部疲劳,导致眼部的酸胀不适,并且还容易出现干眼症和引起近视。
第二个危害:影响思维
儿童在玩手机的时候会被手机里面的内同抓住眼球,对周围的所有事情的注意力都会降低,并且孩子现在很多不会的问题,也会通过手机来寻求答案,长时间会失去思考的能力,长时间使用手机也会减低儿童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思维模式。
第三个危害:影响发育
儿童长时间玩手机,在伤害眼睛的同时,也会伤肝血,肝血不足,会影响到脾胃功能,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组织中的含水量比成人丰富,如果经常玩手机就会严重损害儿童的脏器健康,严重时还会导致儿童手指发育畸形,并且低头玩游戏也会给儿童的颈椎带来很大伤害。也有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身体瘦弱,体质变差等情况。
手机虽好,但是一定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要过度沉迷,不要把孩子的健康不当回事,要安排合理的时间让孩子从手机中获利。
孩子玩手机的坏处20条31、孩子经常玩手机会导致视力下降速度过快,影响颈椎的生长和孩子的睡眠状况,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
现在有的家长缺乏耐心,很少和孩子一起谈心聊天,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很多孩子迷恋上了玩手机。爸爸妈妈没时间陪自己,自己拿起手机刷抖音、快手,玩游戏,没有时间观念,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有的孩子害怕被父母发现,经常熄灯后躲在被窝里玩手机,这样对视力的伤害是很大的。
长期低着头玩手机,会影响孩子颈椎的发育,导致孩子成为低头族,视力下降速度加快。现在很多一年级的小学生都戴上眼镜,很多都是因为经常玩手机造成的,所以家长一定要警惕孩子玩手机。
2、经常玩手机的孩子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孩子爱玩手机,所以会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手机上,而不喜欢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总是宅在家里,越宅在家里越容易忽视和外界的接触从而患抑郁症的几率增加。所以,当你的孩子不喜欢出去和别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出去玩,多带着孩子进行室外活动,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周末的时候,家长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一起玩,出去跑跑步或者一起跳绳,让孩子放下手机,减少玩手机的时间,多和同龄人一起玩。
3、经常玩手机会伤害孩子的脑神经。
孩子经常沉迷于手机,会损伤其大脑神经。因为孩子的大脑神经不同于大人,它们抵抗辐射伤害的能力很弱,经常沉迷于手机,会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家长一定要严格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千万不要让孩子沉迷于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
4、玩手机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学习有时是枯燥乏味的,手机恰好能带给孩子愉悦感,所以容易让孩子对手机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讨厌学习,喜欢上玩手机。所以,父母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手机,千万不要让孩子对手机产生依赖,产生厌学情绪。
有些家长不仅要问,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不对手机产生依赖,不沉迷其中呢?首先,我们要和孩子商量好,孩子可以使用手机,但是要遵守父母制定的使用规则,若有违反将失去手机的使用权。其次,父母要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通过和孩子一起做家务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玩亲子游戏,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不要让孩子觉得孤单。
第三、学习本就是件枯燥的事情,父母要多改变学习的方式,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要让学习成为孩子的负担,要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
小树苗要想长成参天大树,离不开种树人的精心栽培,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若想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用之人,其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用心陪伴和悉心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用心付出和正确的引导,教育的真谛就是父母正确的、恰到好处的引导。相信每位父母只要坚持正确的,不放弃,都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有没有案例?
控制能力差
长时间地注视电脑屏幕,使用电子产品过多的孩子,控制能力差;且易情绪不稳;意志力薄弱,孩子就缺少了锻炼自己计算能力的机会,也将影响幼儿的健康情感的培养,使孩子长时间处于电磁辐射之中。
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因缺乏与人沟通的体验,易使他们对电脑产生眷恋。在操作中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低,这对幼儿的眼睛十分不利:电脑的电磁辐射影响幼儿脑细胞的发育,不愿融入周围的环境;自我控制水平低:
影响思维技能和记忆力发展也影响幼儿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长时间在电脑屏幕前、影响孩子思维技能和记忆力发展、容易导致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还可能影响到他们学习文字的能力。
小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的危害?
1.犯罪嫌疑人杨某(男,17岁,福建省平和县人),其在2005年3月,在湖里马垅某网吧上网时发现该网吧服务器的漏洞,并多次利用该网吧服务器漏洞,修改网吧电脑网络服务器系统中上网卡帐户数据,为其同学徐某、陈某、韦某等人在该网吧增加上网帐号上的金额数据,以达到不向该网吧缴费而上网的目的,其至被该网吧发现时先后共盗用网吧上网费计人民币4373.6元。
检察机关对该案审查后,认为杨某盗用他人上网费用,数额已达到较大起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4条之规定,其行为构成盗窃罪,但由于考虑杨某作案时属未成年人,且其情节较轻,主观恶性较小,决定对其作出不捕决定,并联合相关单位及杨某家属对杨某实施帮教。
2.2002年10月9日,福建省福清市警方破获一起在校中学生杀害在校生案,抓获陈某等五名犯罪嫌疑人,缴获作案工具两轮摩托车1部、六四式军用手枪子弹3发等物品。
7日下午2时30分许,福清市警方接到受害者家属报案:当日下午2时23分,他家突然接到歹徒打来电话称:“陈某(男,13岁,某中学初一学生)被其绑架要求家属准备20万元人民币赎金,并称不准报案,否则后果自负。”
接到报警后,福清市公安局马上组织警力开展侦破工作。根据现场调查,走访群众,获悉受害者陈某于2002年9月29日晚9时许,从福清市新厝镇某中学晚自习回家途中失踪。其家属经过几天几夜寻找未果,直至10月7日下午突然接到绑匪勒索电话。
警方在大量调查取证的基础上,获悉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陈某母亲与受害者家积怨较深,且陈某近期表现十分反常,有重大作案嫌疑,同时查明陈某近期来经常与同学郭某、黄某等人在一起打电脑、玩游戏,行动诡秘。10月8日下午警方决定对陈某等5位涉嫌人员采取收捕审查。
经审查:犯罪嫌疑人陈某(男,1987年12月出生,某中学初三学生),郭某(男,1987年5月出生,系陈某的同班同学),黄某(男,1988年1月出生,系陈某的同班同学),李某(男,1987年6月出生,系某中学初三学生),杨某(男,1988年2月出生,系某中学初三学生)供认,他们因长期在一起玩电子游戏机而结为朋友,因陈某母亲与受害者陈某母亲有积怨经常吵架陈某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于是犯罪嫌疑人陈某便召集郭某、黄某、杨某进行密谋寻求报复。
9月29日晚9时许,陈某、郭某、黄某三人在受害者回家的途中等候,将受害者陈某殴打杀害后,用两轮摩托车将其尸体载到某水库,用石头绳子捆绑投入水库,然后潜回家中,并于10月7日通过李某打勒索电话到受害者家中索要20万元人民币
3.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事后,小新投案自首。
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
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
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孙子准备的早点钱。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
小新告诉记者,奶奶从小最疼爱他,有什么好吃的都惦记着他。他在看守所里最想念的就是九泉之下的奶奶。“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说到这里,他痛哭流涕起来
iPad 对儿童有什么样的影响?
电子产品会让人入迷,小孩子自制力差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现在的科技发达,每个小孩子几乎都有一个电子产品,不管走到哪儿都抱着在上面点点这点点那,而且还很熟练。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早早接触电脑等电子产品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其实不然。
英国权威心理学家西格曼博士在出席一个国际儿童保育会议时指出,各国政府应颁布法令,禁止9岁以下的儿童接触电脑,因为儿童过早接触电脑会影响到智力发育。
相信这个呼吁对所有父母都有震动,因为电脑这种现代生活装备,对孩子的魔力已在日益增加。但近年来,关于“过早使用电子产品,会影响儿童发育”的研究层出不穷。
200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童健康研究所的弗雷德里克·齐默曼教授与同事调查了1000多名父母,发现使用开发智力的软件,对2岁以下儿童的正常发育并无好处,甚至还可能影响到他们学习文字的能力。
2008年,来自英国的研究发现,14岁少年的“高层次思考”能力,只抵得上1976年时12岁孩子的水平,而这与电视和电脑游戏的普及,以及学校频繁考试都有关系。
更有许多心理教育和医务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使用电子产品过多的孩子,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低;自我控制水平低;意志 力薄弱;且易情绪不稳。首都儿科研究所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朱彦丽说,过早、过多接触电脑、电视,还有导致多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可能。
但专家也指出,电脑的普及和流行,至少说明电脑、网络在共享资源、扩大知识面上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且将孩子完全隔离在电脑等电子产品之外,毕竟不太现实。因此,父母最重要是懂得怎样让孩子合理地接触电脑。
0—2岁,不接触。美国一项2007年的调查显示,约有90%的儿童在2岁前就经常在电脑或电视上看各种智力开发的节目。父母对此的解释是:为了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
其实,孩子的大脑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下,才能健康地发育。比如学爬行、走障碍等活动不仅能锻炼宝宝的身体,更多的是让他在立体环境中感知真实的三维空间。孩子需要触碰、感觉、观察和移动真实事物,用对真实世界的基本了解,训练他们的神经和认知系统。因而,在这个阶段,买些开发智力的光盘,不如多和 孩子交流,多做游戏来得更实际。
2岁至学龄前,少接触。在这个孩子能力迅速增长的时期,如果父母想让他更多地学习知识,购买专业出版社出版的认知小读本是最好的选择,经济实惠,且这样的认知,比通过电脑进行更快,更不易伤害眼睛。
此时的孩子已经可以开始接触电脑了,比如家人自己摄录的各种照片、短片,大人孩子一起欣赏,就会觉得其乐融融,只是上网冲浪、游戏等内容,还是应该杜绝。
上学后,控制使用时间。随着现代教学课程的多媒体化,孩子有了越来越多接触电脑的机会,此时,父母可以允许孩子用电脑完成作业;游戏则要先经过 父母的筛选,提早帮孩子树立是非观念,提高对不良事物的“免疫能力”。此外,要对孩子的游戏时间进行强制性限定,以保证他们的休息和户外活动时间。不妨每 天限定几个可以玩的时间段,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同时让他养成用电脑10—20分钟,就休息一下,望望远处的习惯。
为了“戒除”孩子对电脑的依赖,世界上很多国家其实都在探索自己的方法。比如,在日本,很多父母就会趁着暑假,带孩子离开喧嚣的城市,体验一段没有电脑、电视的生活,让他们体会到“原来没有电视和游戏,也可以过得很愉快。”
幼儿看电子产品的危害及防范
针对这个问题,我就比较有发言权了,因为孩子5岁了,今年暑假的时候给他买了ipad,主要是给他学习网课用的。因为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同龄孩子用电子产品学习网课。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孩子能够自觉用它来学习,尤其是数学方面,很喜欢学,而且学得很好。包括作业基本每次都是满分,上手新知识也比较块,能够用它来学习拓展思维。在拼图拼积木方面总是能够创新。
当然也有坏的影响,就是动手能力变弱了。比如在写作写字方面,因为经常报名电子产品,用笔用纸的感觉会弱化,所以对于语文写字方面有影响。这个需要另外想办法对应解决。另一个方面的影响就是增加消费。因为用ipad学习,需要购买相关课程,所以每年多出5000-10000的支出经费是正常的。
孩子玩手机,电脑有那些危害?
根据描述幼儿长时间观看电子产品,会产生眼睛流泪,发红,等不舒服的感觉,长眼屎考虑一部分是因看平板时间久了,引起眼睛不适,还有可能是上火了。 幼儿不宜长时间看电子产品建议特别是三岁以下的孩子不能长时间看这种电子产品,对眼睛危害挺大,即使要看一天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小时,每个15到30分钟休息一下。
注意眼部保护平时注意给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多喝白开水,特别是夏天,防止出汗多缺水上火,祝宝宝健康成长。
过早、过度的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对孩子生长发育影响多大?
1)视力下降
孩子连续玩手机20分钟,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视状态。
孩子连续玩平板电脑20分钟,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视状态儿童每天持续用平板电脑1至2个小时以上,三个月视力就可以从1.0下降到0.5左右。
孩子连续看20分钟液晶电视,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18.8度近视状态。
2)脊椎问题
孩子玩手机时候总是喜欢歪着、躺着、窝着,反正怎么舒服怎么来。这些看似舒服的姿势恰恰是导致颈椎病出现的原因。
3)影响孩子注意力
孩子在离开手机的时候,脑袋里想的不是学习,而是时间快点过去,好再去玩手机。长此以往,孩子的专注力会下降。
4)交流障碍
玩手机、玩电脑上瘾的孩子容易不喜欢和外界交流、与小朋友相处,显得比较被动。(理工男算是最好的例子)
5)突如其来的意外
孩子一心一意看手机,而危险往往就隐藏在这些不注意中,前几日一名孩子在走楼梯时低头看手机,从阶梯上滚了下来受了伤。
所以,对于孩子玩手机,无论是过度放纵还是严格禁止都是不理性的,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确的做法。规定时间,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最重要。
电子产品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乔布斯生前竟不让自己孩子玩手机?真相刺痛无数父母
乔布斯为什么不让孩子玩iPad?
从小被书香浸润的孩子,不会沉溺于手机,他的兴趣自在天外,心中定有乾坤。
乔布斯生前,曾有记者采访他:
您的三个孩子应该很爱玩iPad吧?
身为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却回答:
他们没用iPad,我们限制孩子在家使用电子产品。
和很多家庭不同,乔布斯几乎每个晚上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吃晚饭,他们讨论各种各样的话题,没人会抱着iPad或手机看。
不仅如此,国外很多电子工程师都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电子智能产品。
因为作为研发者的他们,更清楚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对孩子的隐性伤害。
手机真是孩子的「眼睛杀手」?
朋友的儿子上幼儿园大班,前两天体检,视力居然只有0.7,而一年前还是1.0。
朋友急坏了。
她说,儿子幼儿园800多名孩子视力检查,竟然10%的孩子都有视力问题。
老师在群里通报:
学校每天只有15分钟使用电视的时间,对孩子的视力影响不大。
家长一定要控制孩子在家使用手机的时间。
表妹家的5岁小外甥,也因为玩手机时间太长患了干眼症,但还是抱着手机不撒手,一边揉眼睛,一边聚精会神盯着小屏幕,真让人心焦。
手机对孩子眼睛的伤害真有那么大吗?
是的。
曾有实验者选了两名4岁和13岁的小朋友,为他们检测泪膜的破裂时间(泪膜的破裂时间是衡量眼睛疲劳程度的重要指标)。
实验前,两个小朋友的泪膜破裂时间为8-10秒,都在正常值范围内。
当两个小朋友连续而专注地玩了20分钟电子产品,再次检测显示:
4岁孩子的泪膜破裂时间为4.4秒;
13岁孩子的泪膜破裂时间为5秒。
都已经低于正常水平,处于干眼状态。
医生说:孩子玩电子产品时间过长,眨眼次数会减少,泪液蒸发过快,就会出现干眼。如果眼睛太干,角膜上皮也会出现损伤。
12岁前,孩子的视力都在不断发育中,任何用眼过度的行为和刺激都会影响视力发育。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
18个月以下的孩子最好不接触电子屏幕。
3-6岁的孩子,每天接触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小时。
千万别让电子产品从哄孩子的神器,变成伤害孩子眼睛的利器!
过度玩电子产品的危害,你永远想不到
据《纽约时报》报道,最近,硅谷的电子工程师父母们在跟保姆签订的工作合约中,会加上一条特别款项——将手机、电脑、iPad、电视机等电子产品都收起来。
因为他们认为,电子产品促进学习的功能被夸大了,让孩子上瘾和阻碍发展的风险却变得极高。
过度玩电子产品,还有三大危害,刺痛无数父母。
1. 易让孩子患上多动症
香港大学医学院曾对700名幼儿做过追踪调查:
孩子每天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的时间越长,出现情绪问题、行为问题、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概率越高。
爱走神,无法投入到一件事情中;
各种无意义的小动作很多;
情绪易冲动,容易被激怒。
10个月大的孩子,如果每天多看一小时电视,到7岁时,患上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几率会增加10%。
2. 损伤孩子注意力和思考力
如果孩子习惯了闪动过快、色彩艳丽的电子屏幕,是很难再将注意力集中到静态物体上的。
这样,孩子会对学校的课本、课堂教学产生一定排斥感,也很难集中注意力。
有父母说:不对吧,我儿子看电视时一动都不动,小眼睛、小表情紧紧跟着剧情走,注意力别提有多集中了!
这样想就错了!
孩子看电子产品其实是一种被动的、无意注意过程,而我们要培养的注意力是一种有意注意过程,是需要孩子花精力去控制自己的思维的。
电子产品里的内容无论多么精彩,孩子没有思考过程却能直接、轻易地看到结果,渐渐就会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
3. 阻碍孩子的大脑发育
一个妈妈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因为经济压力,将一个孩子送到了姥姥家。
3岁后,接回来上幼儿园,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妹,行为能力却差异巨大!
跟着妈妈长大的,爱看书,爱画画,爱讲故事,聪明活泼,社交能力非常强。
跟着姥姥长大的,除了看动画片,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更让人头疼的是,这孩子说话特别晚,现在只能说一些简短的句子。
原来,姥姥整天忙着做家务,孩子一闹就让看动画片或玩手机游戏,一看就是几小时……
科学家认为,父母在孩子婴儿期陪伴越多,跟他说的话越多,孩子的大脑神经元连接就越发达,智商更高,语言能力更强,社交能力也更强。
但在电视、手机、iPad声音陪伴下的孩子,却没这种「福利」。
此外,过度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孩子会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暴躁、冷漠、自闭,甚至暴力行为,而这些伤害是无形又不可逆的。
把孩子「扔」给电子产品,也许是轻松一时,但却可能后悔一生。
只需3招,孩子主动远离电子产品
其实,很多孩子玩的不是电子产品,而是寂寞。
没人陪,没朋友,没得玩,学父母,这些就是孩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症结所在。
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不能「妖魔化」电子产品,合理有度地使用是没有问题的。
但对孩子来说,永远有比玩电子产品更天然、有益、健康的学习和放松方式。
阅读是手机的自然屏障
当我们阅读时,大脑中原本处于静息状态的区域也会变得活跃起来。
阅读这件事,越早开始越好。
很多父母说:「给1岁以下的孩子做亲子阅读,念半天他又听不懂,不是白念吗?」
脑科学家洪兰分享过一个案例:
她曾给一个学生一叠卡片随意翻看。
第二天又拿出一大叠卡片,让学生找出昨天看过的卡片。
尽管学生惊讶地表示,自己昨天只是走马观花地翻过一遍,但最后仍然找出80%看过的卡片。
洪兰教授说:
阅读可以在后天改变孩子的大脑。
凡是读过,大脑就会留下痕迹。
请在孩子接触到电子产品前,先把阅读兴趣和习惯培养起来。
从小就开始亲子阅读的孩子,大脑发育更完善,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
爱运动的孩子更聪明
当孩子运动时,身体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血清素、正肾上腺素,这些物质不但能让孩子更放松、快乐,还能促进大脑神经连接,让孩子智力增高,学习能力更强。
国外一所大学的研究也证明,在小学运动能力较差的孩子,日后的阅读和数学能力也较差。
而那些经常玩电子产品的孩子,几乎都存在运动发展滞后、精细动作不好、反应能力迟缓等问题。
与其把孩子交给电子产品开发情智,不如带他们到户外跑一跑,跳一跳,流流汗。
对孩子来说,越动才会越聪明!
从小玩够了的孩子不易沉迷手机
小区里有个男孩,每天都被妈妈带着,像赶场子一样奔波于各个课外班之间。
那孩子3岁前聪明伶俐,现在却戴上了小眼镜,目光呆滞。
我们都劝那位妈妈,让孩子玩一会儿没事的。
妈妈总说:玩儿只会「瞎耽误功夫」,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
但其实,游戏才是孩子智力发育的「好帮手」!
据统计,越是从小没玩够的孩子,长大后越容易沉迷于电子产品和电脑游戏——他们要在虚拟世界里逃避现实中无趣、沉闷、社交能力差的自己。
所以,父母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孩子搭搭积木、过过家家,在户外追逐奔跑,那会是孩子最健康、最怀念的童年时光。
养育孩子,绝不仅仅是提供好的物质生活。
教育孩子,绝不会是依赖电子和智能产品。
对电子产品,我们应该做到合理使用而不沉迷。
对孩子来说,
最好的成长营养,就来自父母的陪伴;
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当孩子跟父母一起,见识了山川日月、蓝海湖泊,感受了书香境界、人文真秘,体悟了原野奔跑、亲子之趣,又怎么会沉迷于一方小小电子屏幕?
一流的父母,
从不需要电子产品来当自己的替身。
因为他们,从来都是爱和陪伴的真身。
电子产品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电子产品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吗?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普遍,孩子日常就是捧着手机玩游戏,刷视频,完完全全沉迷在形形色色的软件中。下面跟我一起来看看电子产品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吧!
电子产品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1
孩子们沉溺于电视,手机,特别是电脑等,往往使孩子们缺少和现实世界的接触,不愿意也不擅长和人沟通,更使孩子们容易被误导,误入歧途。下面我们就着重和大家讨论电子产品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美国非营利机构“常识媒体”对1400名父母进行了调查,发现8岁及以下儿童看电视时间是从事其他活动时间的近4倍,孩子每天看电视1.44小时,而花在阅读、听音乐和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大约为半小时。
被动看电视不利孩子健康
牵头美国儿科学会这项研究的美国得克萨斯州育儿专家阿里·布朗建议:“你得关掉电视才能达到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效果。房间内大家的关注点集中在电视节目时,对话交流时间会减少,影响孩子语言能力的正常发育,孩子日后适应学校生活较为困难。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报告内容报道:“父母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对孩子而言,构成背景环境。父母被节目吸引,却忽视了亲子互动,或许不利于宝宝从玩耍中学习各种技能。”
一些调查表明,婴幼儿玩耍时,旁边若正播放电视节目,将使孩子减少玩耍时间、分散注意力。早期教育专家莉萨·根西说,开着电视做事,大人和学龄前儿童都会注意力不集中。
加拿大和美国研究人员先前发现,幼儿日后的学业、社交和健康状况和其看电视时间有较大关系,看电视时间越长后顾之忧越多。其次,睡前看电视可能降低低龄儿童的睡眠质量。
从以上研究结果看来,电子产品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有据可依的,而且这种负面影响可能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早发现和改善孩子们对电子产品的沉迷将可能挽救一个孩子。
早教环节中的孩子如一张白纸,一旦发展到沉迷于电子产品甚至无法自拔,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对孩子心理健康更会带来极大危害。
怎样才能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家庭教育作用是起决定性的,与此同时,还需要学校,教师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关心,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避免电子产品给孩子们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
电子产品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2不要只是“制止”
克服上瘾行为的关键是用别的东西代替他们。
以咬指甲为例。好几百万人都有咬指甲的习惯,其中不少人试过各种纠正办法,可惜都没坚持下去。有些人涂指甲油,还有人赌咒发誓要靠意志力戒掉这个习惯。这两种方法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它们没有提供替代行为。
你可能不会去咬涂了指甲油的指甲,因为短期内,它们味道可怕;但这样一来,你就强迫自己压抑咬指甲的冲动。我们知道,压抑不起作用,所以一旦停止涂指甲油,你就会重新咬指甲,甚至比从前更频繁。一些人的冲动非常强烈,哪怕涂了指甲油也会咬,并在可怕的味道和满足冲动带来的欣慰感之间形成奇怪的正向关联。对比来看,“分心”的效果很好。有些人在手边放着减压球、钥匙链或小拼图,每当出现咬指甲的冲动,他们的手就有其他地方可以去了。
克服不良习惯或上瘾的最佳方法是,在改变惯例的同时保留线索和奖励,即用分心之事来改变原有行为。对爱咬指甲的人来说,线索或许是在开始咬指甲之前刚发生的一些小烦恼,不经意地寻找粗糙的指甲尖,通过啃咬获得安抚。这时候,可以用把玩减压球的新惯例来代替啃咬。最后,因为奖励有可能是咬指甲带来的完成感,这些从前爱咬指甲的人或许会以完成挤压10次减压球为目标。故此,提示和奖励保持不变,但惯例从咬指甲变成了挤压减压球10次。
2014年,一家名为“陪伴”的机构推出了一款名为“现实主义”的产品,是为了治疗智能手机上瘾而设计的。该产品是个漂亮的塑料壳,样子就跟没有屏幕的智能手机一样。拿出“现实主义”,你看到的不是屏幕,而是透过屏幕大小的框架,去看实际出现在你眼前的东西。
“现实主义”之于智能手机瘾君子,就相当于尼古丁口香糖之于老烟枪们、减压球之于爱咬指甲的人。用它来替代真正的智能手机非常合适,因为它跟手机有着大致相同的尺寸,能装进口袋,有许多跟智能手机握持感相似的.物理反馈线索。“现实主义”令你拿出手机的线索,让你拿出了这款塑料壳,因为后者外观和感觉都很像手机,故此带给了你基本相同的物理奖励线索。线索和奖励保持不变,但在智能手机里迷失自我的惯例,被更好的选项给替代了。
虽然这是一条有益的指引,但不同的上瘾需要不同的习惯去覆盖,关键是要找出是什么令最初的上瘾带来了奖励感。有时,同一种上瘾行为由完全不同的需求所驱动。
比如艾萨克·韦斯伯格反思自己对“魔兽世界”的上瘾,是因为与其他玩家的互动,安抚了自己的孤独感。因此韦斯伯格摆脱上瘾的做法是:重新建立起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交生活,接受了一份能让他接触有意义人际关系的新工作。
另一些“魔兽世界”瘾君子,尤其是来自贫寒工薪背景的玩家,受一些奇幻元素的吸引,这些元素能让他们“旅行”到本来永远也看不见的新地方。还有一些人在学校被人欺负,上瘾满足了复仇需求,或是满足了“靠体格占上风”的需求。(这些动机有不少在心理上并不健康;所以去看治疗师,找出根本原因,也很有意义。)
不同的潜在动机,意味着不同的解决方案。一旦你理解为什么每个瘾君子一玩就是几个小时,就能够提出一种满足其潜在动机的新惯例。比如现实中总挨欺负的玩家或许能从格斗训练里获益;没办法去远方的玩家不妨读一读异国气息浓厚的书籍或观看纪录片;孤独的玩家培养新的社交圈子更适合。哪怕解决的过程不容易,但第一步还是要了解:上瘾为什么会带来奖励,在此过程中,它妨碍了哪些心理需求。
加速新习惯的形成
建立新习惯很困难。我们对此很清楚——因为每年1月,人们都会拿出和上一年相同的决心。根据一项研究,大约一半的美国人会做新年期许:大多是减肥、多运动、戒烟一类。大约有3/4的人能在1月里坚持下去,但到了6月,差不多一半的人都失败了。等到了12月,大多数人又回到了原点,做出和前一年同样的期许。培养新习惯的主要挑战在于,不坚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习惯不会成为常规。
在这一脆弱的早期阶段,你必须保持警惕,保护你所取得的进展。这很难办,因为有些人形成习惯需要花更长时间。这里没有什么神奇的标准时间。
几年前,英国的4位心理学家跟踪了真实生活中人们形成习惯的情况。他们要一群大学生花12个星期,培养一项新习惯,成功者可获30英镑。在第一次会面时,每一名学生都选择了新的要养成的习惯。例如,有些人选择午饭时吃苹果;另一些人选择吃饭前一小时内跑步15分钟。
学生们每天执行相同行为,连续84天;每天打卡以报告自己是否完成了该行为,完成的自觉度怎样。平均而言,66天后,学生们形成了习惯。不过这个平均值掩盖了不同人之间的波动性。有个学生只用了18天就巩固了习惯,而另一名学生,按研究者们的估计,需要254天。这些习惯的要求并不高,也并不是为了克服原有不良习惯而设计,所以这个数字比瘾君子戒除长期上瘾所需的时间要短。就算66天是个合理的估计,维持新习惯,取代固有的、能带来深刻回报的行为,仍需要很长的时间。
语言的力量
有一种微妙的心理杠杆似乎能加速习惯的形成:这就是你形容自己行为所使用的语言。假设说你正努力避免使用Facebook。每当你受到诱惑,你可以对自己说:“我不能用Facebook。”也可以说:“我不用Facebook。”
两者听起来大同小异,其实不然。
“我不能”摆脱了你的控制,把控制该行为的责任交到了外部主体(天知道那是谁)的手里。这让你失去力量。你成了一段无形关系里的弱势者,被迫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而且许多人都像孩子一样,越是不准做的事,越是想做。
相比之下,“我不”则是个鼓劲的说法,说明是“你”不做这件事。它带给了你力量,并暗示:你就是那种原则上不用Facebook的人。
消费者行为研究员凡妮莎?帕特里克和享里克·哈格特魏德特运用这一技术做了一项实验,向我们揭示了措辞微妙差异带来的效果。他们请一群妇女想一个有意义的长期健康目标,比如每星期运动3次或吃更健康的食物。研究人员解释说,在追求更健康生活之路上会碰到挑战,可以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来应对诱惑。比方说,碰到辛苦工作了一整天还要运动的情况,他们要一群女性对自己说:“我不能错过运动。”要另一组受试者说:“我从不错过运动。”
过了一段时间,妇女们回到实验室,报告进度。说“我不能”的女性,只有10%坚持了目标;而说“我不”的女性80%都坚持了下来。后者所用的语言赋予了她们力量,而不是暗示有超出控制的外部力量在控制她们。
构建远离诱惑的环境
就算有益的新习惯覆盖了有害的旧习惯,但仍然存在上瘾的隐患,比如每天手机在你身边的时间是多少?手机放在哪,看似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但是只要它在身边,你就有可能随时去拿它。
故此,行为构建的原则非常简单:任何放在你身边的东西都比离得远的东西对你的精神生活有着更大的影响。身边包围着诱惑,你就会受到诱感;把诱惑放到手拿不到的地方,你会发现无形的意志力储备。“离得近”是非常有力的影响因素。
行为构建体系也承认,人无法彻底避开诱惑。你不可能彻底放弃使用手机,但你可以减少使用频率。你不必随时随地刷你的社交账号、也不必随时检查你的邮件。“我会‘故意’忘带手机,这是我解决手机上瘾的唯一办法”,一名上班族这样说。
好了,今天关于“电子产品对儿童的危害案例”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电子产品对儿童的危害案例”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下一篇:小型冷水机多少钱一台